心懷公心衛正義
在普通人看來,他戴著高度眼鏡,一成不變的平頭,有事沒事捧著法律書看,像個研究學問的學者;在當事人看來,他少年老成,做事一絲不茍,庭審嚴肅沉穩,像個辦案多年的老法官;在法院的同事看來,他工作認真仔細,喜歡大膽創新,整天把笑容掛在嘴邊,像個青年干警的老大哥。他就是劉鋒,是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二庭的副庭長、法官。 打擊犯罪攻堅手 2009年,洪雅縣國土資源局原局長楊某某受賄、貪污、挪用公款、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一案浮出水面,并最終進入審判程序,楊某某因為職務最低、單案罪名最多、涉案數額最大,被媒體稱之為眉山“三最”女貪官,案件的審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。 弘揚法律傳道人 “司法不是施法,不是冷冰冰的堵截懲治,而是富有人性化法的適用。”劉鋒說,“作為法官,嚴格依法審理所有案件,寬嚴相濟,維護司法公平正義,這才算是用實際行動弘揚了法制精神。” 守護正義衛道者 2010年8月18日16時,一輛轎車在從眉山市至洪雅縣的106省道上發生交通事故,當場撞死路邊散步的兄妹兩人。車內兩名男子祝某某和吳某某被現場群眾擋獲,吳某某隨即向警方承認自己是駕駛員。一審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六年。吳某某上訴至市法院,并稱真正的駕駛員是祝某某,自己為其頂包。案件由原審法院再次審理,不同是這次判決吳某某犯偽證罪、祝某某犯交通肇事罪。堅稱自己無罪的祝某某毫無懸念地上訴,市法院受理了該案。究竟誰在說謊,誰是肇事者?社會各界、多家媒體的目光都再一次聚集到主審法官劉鋒身上。 勤于實證研究者 2012年6月4日,《人民日報》刊發3000字的通訊,以《能否社區矯正 鄰居也來打分》為題,全面報導眉山社區矯正判前調查評估工作,社區矯正“眉山模式”在全國唱響。但很多人并不知道,這項在全國創新并取得積極效果的制度,來自于劉鋒的審判實踐。
|